27岁的公务员小浩,已经工作两年了。在过去的一年里,他发现自己不敢和领导说话,更不敢在会议上发言,开始不喜欢和同事朋友出去。
他说他以前不是这样的,很开朗,甚至意气风发,因为他从小家庭条件好,父亲是干部,母亲是老师。他从小对他就很好,什么都会满意。无论是考上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是工作,父母都为他安排,没有起伏不定、一帆风顺的感觉。
大学毕业后,一开始很受领导喜欢,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状态越来越差。每天都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比如“今天,我不应该那样和慧杰说话,我应该……”,“今天老张好像看他的眼神不对,是因为他没做好,还是……”虽然一整天过去了,他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但他还是忍不住担心起来。
有时候,他沉浸在思考中,突然醒悟,觉得不应该总想着这些事,想着同事和领导。他感到自责和内疚,想控制自己的思想。但是,他越是控制,越是发现自己控制不了。那些念头仿佛变得自动,总是不经意间冒出来,然后蔓延入侵。等他清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浪费了十多分半小时。
不久之后,他在看书的时候,也有强迫性的想法,所以看不下去,总是陷入沉思。然后他一直担心刚才陷入了沉思,不记得书上的内容。反复,过了半天,书没看几页。
而且,症状很一般化。有一个症状折磨了他将近三个月,就是有一天他突然看到一篇保健品说晚上睡觉要平躺。如果他把手放在胸前,就会压抑自己的内心,引起噩梦。于是他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观察手放在哪里,是否放在胸前,他总是一遍又一遍的检查,控制不住。这也导致了他的睡眠问题,让他早上醒来时感到不安和疲惫。
小豪表面症状很多,上述症状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两年来,他的症状一直在上升,无休止地上升。这种恶性循环消耗了小豪的内心力量,不断吞噬着他的自信。他感觉越来越失控,越来越难受,越来越不了解自己,越来越不愿意和外界交往。
小浩的情况是一种强迫症。强迫症状的表现是强迫思维和反复检查。当事人不想这样做,但总是忍不住这样做,所以感到很焦虑。强迫行为之后,会有片刻的安心,但之后会有自责。
正是焦虑助长了强迫症症状。可以说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是自发缓解焦虑的快捷方式。
郑州市强迫症治疗医院介绍,焦虑部分来自个体对焦虑和症状的看法,部分来自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压力。当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压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根据患者的病情或患者的需要,提供导医陪同,人工叫号,不让一个患者漏号,对于那些患有慢性疾病且无法自理的患者,可以实施“一对一”陪护,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护理和家庭舒适感力事件长期得不到解决时,个体总是处于焦虑的体验中,会产生一些焦虑和强迫症状,如烦躁、头晕、胸闷、气短、疼痛、偏执、疲劳、失眠、辗转反侧、疲惫、反复检查……
个人往往会把自己的强迫症症状判断为不好,病态,担心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看法不好,导致更大的焦虑。
焦虑与强迫症症状相互作用,恶性循环。
所以,大多数强迫症患者都处于类似的困境:强迫症症状无法消除,焦虑无法缓解,学习、工作或人际关系一片混乱。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强迫症患者要消除强迫症症状和焦虑,认为只要强迫症治好了,一切都会变得很顺利,生活也会变得很美好。
所以,缓解强迫症症状,s先是缓解焦虑,一是改变对症状本身的看法,二是积极有效地面对和解决实际问题。
认知疗法认为,当事情发生时,个体对它的不同看法会导致相应的情绪体验。如果这件事被判断为不好或不好,个人会感到焦虑,并出现焦虑症状。如果能看到这件事积极的一面,个人会感到轻松愉快,相应的行为也会有所调整。
比如,如果你只把强迫症状判断为不好、病态,排斥、抗拒,个体会产生深深的焦虑感,而由于焦虑和强迫症状无法直接消除,强迫者会感到沮丧,进一步判断自己无能,从而各方面否定自己,陷入更大的无助和困惑。
如果我们能看到,强迫症状其实是个体自发缓解焦虑的一种快捷方式。在个体解决实际问题或改变对事物的看法之前,强迫症状可以帮助个体很好地生存,使个体不会在强烈的焦虑体验中崩溃。强迫症症状其实是在帮助个体,而不仅仅是伤害个体。强迫症患者这样想,情绪就能平静下来,就能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强迫症症状。
这是康复的第一步,也是我们常说的:接受是变好的开始。
焦虑的背后是缺乏安全感。只有经历过焦虑和强迫的人才能体验到,强迫者正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他那可怜的安全感。安全感的缺乏与个体过去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经历有关,通常表现为过度追求完美,总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为自己设定过高且不切实际的目标来战胜自己,经常否定和贬低自己。
不安的背后是失控和自卑。不可控的感觉来源于个体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怀疑,对自己的不信任,认为自己无能、不配,不能保护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将来也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所以焦虑和强迫的症状往往表现为坐立不安、反复思考、反复检查,生怕自己做不好或出错而面临严重后果,害怕害怕、如履薄冰、惶恐不安。
郑州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指出,个体需要看到症状背后的真正原因,提高自信心,接纳自己,获得内心的安全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这个过程对于某些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可能是内心力量不足,方向不对,或者方法无效。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陪伴下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相信康复过程不会太长。